策源地、首发台、赛马场、风向标……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球速体育·(中国)官方网站-QIUSU SPORTS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传递绿色新动能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10-31
 welcome-球速体育低碳城论坛(以下简称“低碳城论坛”)圆满闭幕。本届论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按照“1+10+N”模式,共举办1场开幕式、10场主题论坛及研讨会,以及若干场主题活动。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嘉宾,以及绿色低碳领域的院士大咖、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企业代表齐聚鹏城,共探绿色发展新路径。  策源地、首发台、赛马场、风向

  welcome-球速体育低碳城论坛(以下简称“低碳城论坛”)圆满闭幕。本届论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按照“1+10+N”模式,共举办1场开幕式、10场主题论坛及研讨会,以及若干场主题活动。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嘉宾,以及绿色低碳领域的院士大咖、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企业代表齐聚鹏城,共探绿色发展新路径。

  策源地、首发台、赛马场、风向标——短短3天,低碳城论坛在4种身份间不断切换,持续传递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动能。

  作为我国“双碳”领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性专业论坛,低碳城论坛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参会,持续发出低碳强音。本届论坛举办的三天时间内,深圳也迅速跃升为低碳领域智力资源最为密集、话题关注度最高的焦点,一句句节能铮言、一份份绿色倡议、一条条低碳主张、一个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这里发轫。

  “新能源产业已经从‘浪花’发展到了‘浪潮’。”参加低碳城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席专家邹才能用“浪潮”一词,概括了自己对于新质生产力下的能源绿色转型的思考。

  在邹才能看来,绿电工业、绿氢工业和绿储工业将成为未来的“三大件”。“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我认为是科技驱动、洁煤降碳、稳油增气、强新增绿、智能互融,核心是要靠科技。”邹才能说。

  作为能源科学与工程热物理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在论坛上直言,要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高安全、长时储能技术是关键。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在于,必须重视技术的发展,只有真正能够规模化、高安全的长时储能技术,才能使我们充满信心迈向碳中和时代。” 赵天寿说。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朱庆锋指出,节能减排技术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在下一阶段发展过程中,应将“双碳”目标和打造新质生产力有机结合,以“双碳”目标实现为锚点,以突破包括低碳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以及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等关键技术为核心,通过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布局壮大新兴产业、探索培育未来产业、坚决退出低质业务四端发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也让一批企业成长壮大。比亚迪集团副总裁赵俭平在演讲中表示,站在“双碳”的风口,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成长为拉动产业、促进消费和扩大出口的重要引擎。他认为,伴随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汽车产业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业链价值重构,未来对经济贡献的比重会持续增加。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汽车工业应加快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转型,用二次能源驱动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

  “‘双碳’战略将引领加速能源转型革命,带来新一轮以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特征的产业革命,未来三四十年间将催生出一个高达数百万亿元的庞大绿色投资市场新机遇,成为拉动经济复苏和绿色增长的强大新动能。”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康艳兵认为,能源动力方式发生颠覆性变革、以降本增效为内生动力的节能技术创新升级、跨领域跨行业的能源供需综合系统智慧化发展等进一步撬动上下游产业链、新材料、元器件等环节发展,从而形成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低碳新质生产力。

  “不但老树发新芽,新树也要开新花。”康艳兵以电动汽车的发展为例,认为将燃油汽车改成电动汽车后,颠覆性变革还远远没完,还需要在百公里能耗上竞争。推动新技术持续创新的背后动力是节能降本、提质增效,也将释放大量先进生产力。

  首次参加国际低碳城论坛的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中国 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原主任黄晶指出,科技是低碳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要想创新,就要敢于运用颠覆性科技。”他认为,“颠覆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是一体两面的,新事物出现之后往往会对市场、对原有规则产生一些破坏,但作为从业者不应该忽略。此外,黄晶还提到深圳有着数量众多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企业要继续保持活力,勇于突破边界。

  创办于2013年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被视为展示我国落实“双碳”行动方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传播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众多绿色低碳领域的新研究成果,主动选择在本届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发布,通过发挥论坛的“聚焦点”“放大器”效应,为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28日,以1个目录(《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指导目录》)、1个办法(《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1个认定导则(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导则)、N个技术规范(由百余家政府、协会、企业群策群力共同编制的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系列行业技术规范)为支撑,建立绿色低碳企业库和项目库的“1+1+1+N”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规则体系作为低碳领域的创新成果在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开幕式上正式发布。这一规则体系不仅提升了深圳绿色低碳产业的标准化水平,更为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认定管理机制创新贡献了珍贵的“深圳智慧”。

  “1+1+1+N”管理机制只是此次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发布的众多重磅项目之一。近年来,深圳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生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应用示范,加强软科学研究,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创新之路,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据统计,共有“全国首个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全流程落地实施成果”“深圳地方标准《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碳排放核算指南》”“绿色丝路双碳信息披露平台”等30多项绿色低碳领域的重大成果及报告选择在本届论坛上发布。

  其中,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指数通过科学的量化方法,为制定政策、评估环境质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双碳目标下深圳碳金融创新实践白皮书》全面梳理和总结“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深圳在碳金融创新实践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为社会各界了解深圳碳金融创新实践提供重要借鉴。

  28日正式启动的丝路绿标项目依托深圳市绿色产业认定、产品碳足迹认证基础,建立国内适用、国际广泛认可的绿色标识认证管理体系,根据“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际情况开展推广互认。该项目对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有利于提升深圳在全球绿色经济中的影响力,更有助于提升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国际线年碳年报》、国际低碳城能源管理系统、DIKI产业智能分析平台等重大成果相继亮相。其中,大新华(北京)会展控股有限公司也在会上发布了《低碳会展活动实施指南》团体标准,显示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正被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相中。

  “万类霜天竞自由”,如果说各界专家在论坛上纵横捭阖,大胆畅想绿色低碳领域的前沿趋势,是点亮行业发展的一盏盏“明灯”。那么各类凸显绿色新质生产力特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路演推介,则让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成为不折不扣的“赛马场”,通过推动技术、产品、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千里马”与“伯乐”牵手,加速技术转化,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10月29日下午,由深圳市国际低碳论坛发展中心主办的重大成果发布会及绿色低碳技术项目推介活动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举行,一批来自高校科研团队和创新企业的绿色低碳项目轮番登场。

  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薄膜沉积工艺研制的新型无机材料透明太阳能发电玻璃不仅具有低反射、低辐射、全透光高通透、寿命长等特点,而且具备隔热保温、太阳能发电的性能。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碲化镉全透明玻璃,即便在室内弱光环境下,每平方每年发电量可达50到150度。“我们这个纳米自洁材料不光可以用在玻璃上,还可以在铝板、钢结构、石材、亚克力等其他材料上应用。它的原理是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原理,产生超强的氧化性和亲水性,降解有机污染物,使表层的无机物失去粘附力,遇到雨水就能自然冲洗干净。”深圳市讯普法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波也大方展示了高科技

  领域中的神奇作用。以会促产,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是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重要功能之一。本次绿色低碳技术项目推介活动还吸引了

  集团、华润置地、致远储能等龙头企业,以及多家创投机构参会,通过现场与企业互动交流,助力项目发展。位于国际低碳城中心园林的“绿意市集”上,各类产业元素同样精彩纷呈。氢蓝时代、鑫龙浩智能、壹起充新能源、威银智能、煜禾森科技等企业在市集上展示了丰富的绿色产品。

  其中,氢蓝时代自研生产的氢能自行车,配备了先进的风冷电堆系统,具备补充能量速度快、续航里程长、出行安全可靠、低温性能表现优等技术特点。单车整体重量约为26公斤,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24公里,可续航50-60公里,为“绿意市集”增添了低碳运动色彩。

  供电,LED屏可以进行信息发布,座椅上还能进行无线感应充电。全封闭设置的太阳能智能压缩垃圾箱感应到有物体接近时,会自动打开投递口,提醒市民分类投放垃圾。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小小的“绿意市集”,不仅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具象化,也为低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赛马场”,让绿色低碳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在这里竞逐,促进产学研用对接,实现以会促产的功能。

  经过多年的发展,“双碳”目标已经为各界熟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理念也深入人心,但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坚持打造绿色低碳“风向标”的实践一直在路上。2013年6月17日,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在首个“全国低碳日”上亮相,其创立初衷就是依托在深莞惠交界处建设的国际低碳城,成为加强国际低碳绿色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广应用全球低碳新技术的重要载体。

  之路,到寻求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新动能;从聚焦“双碳”行动,到最新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国际低碳城论坛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全球性议题,不断走向成熟和专业。论坛“高光时刻”也层出不穷。2013年举办的首届论坛上,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国第一笔碳市场交易达成;2016年,论坛首设清洁技术展,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挪威、荷兰等国最新低碳科研成果;2017年,论坛首次实现了“零碳排放”;2018年,国际绿色低碳产业博览会与论坛同期举行;2023年,全国首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在论坛上发布;2024年,全国首创的绿色低碳产业认定“1+1+1+N”管理机制发布。回首已是十余载,抬头尽看风云涌。12岁的国际低碳城论坛如何更强大?粤港澳大湾区

  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杜平抛出了自己的思考,他建议充分发挥论坛的多功能效益。“作为一个将不同资源聚合在一个平台上的论坛,要考虑虚实结合、功能集成的做法,还可以建设一个数字化的平台。论坛虽然看起来是虚的,但通过论坛的品牌塑造、引领、人才聚集、思想碰撞,带动技术落地、技术交易、资金跟进,也带动很多实验环境下的东西转为规模化生产。”杜平说。

  “相比推行‘低碳’之初,大部分人认为环保节能战略会影响经济发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业革命叠加能源革命迎来的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唐杰说:“在低碳能源革命当中,企业是可以受益的。当企业可以受益的时候,更多的企业愿意通过参加论坛获得信息、获得收益,它就会越来越火。”

  “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国际低碳城论坛能够立足深圳、胸怀祖国、面向全球,打造成为低碳领域的‘达沃斯论坛’。”康艳兵说。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娃娃抓起”,正是这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薪火相传,帮助青少年从小建立节能降碳意识,打造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氛围,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源源不断的未来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风向标”的意义在于为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供指引。正是由于有埋首绿色低碳领域的深耕细作,再叠加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拓荒牛”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创新精神,未来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将在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进程中进一步擦亮“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