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速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pp Store故宫打造零废弃博物馆:减少垃圾桶数量 回收垃圾变身文创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6-07
 球速体育官网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除了高大巍峨的宫殿与珍贵的文物,故宫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参观点位。生态堆肥花坛、“福牛辞旧”雕塑……种种元素都昭示着这座600年的古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宝库,更是一座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时代“零废弃博物馆”。  2020年1月16日,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故宫零废弃”项目,采用科学精细的废弃物管理方式,持续追求“将填埋/焚烧处理方式的垃圾减少至无限趋

  球速体育官网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除了高大巍峨的宫殿与珍贵的文物,故宫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参观点位。生态堆肥花坛、“福牛辞旧”雕塑……种种元素都昭示着这座600年的古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宝库,更是一座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时代“零废弃博物馆”。

  2020年1月16日,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故宫零废弃”项目,采用科学精细的废弃物管理方式,持续追求“将填埋/焚烧处理方式的垃圾减少至无限趋近于零”的美好愿景。项目以零废弃为理念,通过“零废弃办公”和“零废弃游览”两个主要方面展开。

  在实施过程中,故宫博物院遵循零废弃“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原则,通过开展环境行为学调研,重新布点垃圾桶点位,减少垃圾桶数量;生物质堆肥设置生态花坛;将可回收垃圾打造成兼具“环保范”与“文化范”的文创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项目今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了2023年绿色低碳系列典型案例,入选了“公众参与实践基地”。四年来,项目已有3000位故宫工作人员、4万名导游、2100万人次观众和1.58亿人次公众加入进来。

  零废弃理念的核心是“对废物价值的重新定义”,实现零废弃需要依靠系统整体性的方法,关注的不仅是废物产生后的处置,还包括在废物源头实现减量、减少对已产生废物的填埋和焚烧,以及提升院内职工、导游、观众、青少年的零废弃意识等。“故宫零废弃”项目的成果正是得益于一套符合该理念核心的管理战略。

  “故宫零废弃”项目启动之前,故宫博物院每年的垃圾产生量较多,由于故宫没有宽阔、高存储量的场地,在这种条件下,故宫博物院早期进行后端垃圾分类时,仅清运车就需要每天前往南北垃圾站3-4次。

  为打造一个零废弃的博物馆,项目组从的精细化管理维度切入,对垃圾桶等基础设施重建,制定符合观众动线的垃圾桶布设点位。故宫零废弃项目经理贾如婴告诉南都记者,最初故宫内有310组垃圾桶,这些造型现代化的垃圾桶不仅影响美观,也与故宫传统文化氛围并不匹配,影响观众的体验感。经过重新的工业化设计,新款故宫垃圾桶在形态与设计上与故宫的建筑、门窗、肌理相结合,也更能融入到故宫的文化氛围中。

  此外,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面向故宫观众开展环境行为学调研,邀请观众深度参与,采集观众环境行为学数据。被试观众携带GPS定位测量仪、佩戴智能腕表和摄像眼镜、填写调研问卷等方式,完成多源数据采集的“参观体验”数据搜集,分析观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模式与规律,及其对故宫空间环境的印象等,并反馈至环境设施的评估与布局规划中。

  “通过了解到一些观众休憩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在这些地方重新布置垃圾桶点位,方便观众投放废弃物。”贾如婴说。经过重新布点后,故宫博物院开放区的垃圾桶数量由310组减少到110组,这也无形中减少了垃圾的数量,潜移默化中践行了减量化原则。

  故宫内丢弃的垃圾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类型也有些许差异。贾如婴表示,院内较多的是一次性塑料水瓶、观众自带餐食产生的厨余垃圾等。

  对此,故宫博物院内垃圾桶在分类设计上也与普通的垃圾箱做了区别,其详细分为四大类七小类,比常见的4分类垃圾桶还多了3个桶位,更精细更科学,仅可回收物有3个桶位,分别放置塑料瓶、玻璃瓶和纸张,另外还有液体这一专门垃圾桶位,可以用来丢弃没喝完的饮料、水等。

  据介绍,调整后的垃圾桶布局更合理,景观更少被打扰,保洁员工作区域也更加集中,分类效率大幅提升。

  2019年,随着相关政策的发布,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推动,从最初在一些重点城市试行,逐步扩展至全国范围。然而,仍有很多人尚未形成垃圾分类的正确认知、理念。

  贾如婴表示,在故宫开展这一项目,也是借助于故宫博物院巨大的影响力,以及在文博行业的科普宣教功能,可以让更多公众能接触到低碳、零废弃的信息宣传。通过感知低碳行为,再到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最后才能进一步转变成为实际的低碳行动。

  经过长期观察,贾如婴也发现有一些小朋友会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我在故宫博物院内看到,妈妈让孩子把瓶子丢掉,小朋友会去分辨垃圾桶的标志,并正确地进行分类。”

  除了引导观众正确分类,故宫博物院也在垃圾桶身上设计了一些互动。贾如婴说,“我们曾给故宫院内的34个分类垃圾桶穿上了‘甲骨文外衣’,让观众通过扫描博‘骨’通今海报,学习知识,参与‘故宫零废弃’行动,为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绿色理念搭建一个时空桥梁。”

  故宫院内的分类垃圾桶穿上了“外衣”,让观众通过扫描博参与“故宫零废弃”行动。

  另外,“故宫零废弃”项目也通过举办“故宫零废弃”导游培训宣讲会,赋能导游群体引导观众参与到零废弃游览中。导游的专业讲解和引领,能够帮助更多观众从历史中理解环境保护意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认同零废弃、从故宫零废弃的实践中受到启发。通过这样的传递,让更多观众自愿加入到日常的环境保护行动中。

  在故宫文创商店的门口贴着这样一张海报:穿越灵感之门,塑料瓶化身为颇具国潮的背包。

  近两年,故宫文创产品出圈,深受年轻人热捧。但很多人不知道,在文创商店的货架上还有另一种兼具“环保范”与“文化范”的商品——“故宫零废弃”环保文创。

  这些文创品部分来自故宫的废弃塑料瓶,经过回收、清洗、切片,运用“化塑为丝”工艺转化为再生聚酯纤维,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结合故宫传统纹样,加工成眼罩、丝巾、环保袋等33款独具文化特色的环保的“零废弃”文创。

  其中,3个PET塑料瓶可以回收制成1条精美的方巾,8个PET塑料瓶可以回收制成1个文化环保袋。截至2024年1月,已有60322只塑料瓶化身成为环保文创产品,相当于减碳1.72吨。

  另外,故宫的落叶也作为发酵原料,生成了生物基皮革,经裁剪,人工编织成手环,融入故宫院藏《恽寿平花卉册》中的松枝图案。

  “目前我们也在探索一些既有功能性,又美观,还能承载故宫文化的零废弃文创品,未来也会在这方面再做一些新的拓展。”贾如婴说。

  除了文创产品,2021年牛年春节,故宫联合知名艺术家韩美林大师用故宫回收废弃物制作了福牛辞“旧”雕塑。这一雕塑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由无数大大小小的废弃物回收拼接制作而成,所使用的创作材料90%均来自故宫博物院分类出的废弃物,共计0.3吨,经过消毒、修剪、打磨、拼接等工序,实现了废弃物的艺术变身,彰显了“变废为美”的过程。

  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林德祺此前撰文表示,“故宫零废弃”项目组推出零废弃环保文创,将故宫特色和中国文化符号寓于其中。观众在选购时既能了解这些蕴含新生活理念的环保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也可以把低碳环保的新生活理念带回家。

  故宫内环境保护元素,从古便有之,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宣传环保理念又一优势。贾如婴表示,“我们希望能同文化结合,让大家看到传统文化的延续,看到中国人从古至今敬天惜物、勤劳质朴的传统美德。”

  据介绍,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桐荫仕女图玉山子”就是一款具有“零废弃”特色的文物。它曾是雕碗的废料,后由工匠将它雕成摆件,乾隆题诗“义重无弃物”。另外,在故宫博物院四大馆内也能发现其他契合零废弃理念的展品。

  除此之外,博物馆中还蕴藏着“活藏品”,其也与环保循环的理念不谋而合。从微生物到植物到昆虫到鸟类再到哺乳动物,故宫箭亭广场的生态堆肥花坛早已形成一个小而完整的生态系统。如今,这里栽种了50余种适应性强的本土植物,并设置堆肥箱将院内园林垃圾腐熟为“有机肥料”;蚯蚓塔、昆虫屋可以吸引蚯蚓和昆虫再次繁衍;生态水钵收集雨水为昆虫、鸟类提供水源。

  该花坛名为“花鸟卷”,借用南侧文华殿“花”“华”“画”的文化属性,从宫廷花鸟画藏品中提炼生物多样性等要素,打造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自然式景观。

  据介绍,未来故宫博物院也将继续深化、巩固和创新“故宫零废弃”项目的成果,将依托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来,进一步扩大绿色故宫的影响力。